6月底前杭州市三甲医院门诊停止输注抗菌药物
日期:2016/4/11
为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今年初,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浙卫办医政[2016]1号),提出全省三级医院(除儿童医院和儿科)率先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杭州市卫生计生委认真贯彻落实,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6月底前杭州市属三级医院(包括三级甲等和三级乙等)及全市三级甲等医院全面停止门诊输注抗菌药物;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各医院可结合本院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停止门诊输注抗菌药物的时间节点。 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早在2014年10月开始实施“门诊无输液”工作,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今年3月28日起,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除儿科和急诊外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3月25日起,杭州市西溪医院门诊停止静脉输注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5月中、下旬,门诊将停止静脉输注所有抗菌药物,急诊、儿科门诊、发热与肠道门诊除外(限制2天用量)。
数据显示,我国是抗菌药物使用大国。中国抗菌药物人均使用量是美国的10倍。专家指出,抗菌药物只有在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时使用才有效,对于普通感冒、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对于轻中度细菌感染,口服抗菌药物治疗一样有效。而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会有一定几率产生不良反应。只有在较严重感染时才需要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滥用抗菌药物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要更加慎重!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轻度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口服抗菌药物即可,但很多人却选择了静脉输液,这无形中增加了出现毒副作用的风险。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 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这类情况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很常见。
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下来并大量繁衍。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
对门诊输液说“不”也许是个艰难的过程,但符合现代医学的基本原则,既能为病人减轻经济负担,也为病人提供更为合理的治疗途径。
如果患者确因病情需要,须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到急诊或者住院治疗。如果已经在门诊挂号的,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病情安排转号。
信息来源:医药新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