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发病率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比例极高,仅次于高血压脑出血,好发年龄为40-60岁,女性比男性多见。动脉瘤可以分为未破裂和破裂两种类型,其中未破裂动脉瘤被称为脑内的“定时炸弹”,随时存在破裂的风险,而一旦破裂之后,死亡率在40%以上,是造成死亡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脑动脉瘤往往缺少先兆症状,多数前来就诊的患者因为出现神经压迫症状(中大型动脉瘤)和剧烈头痛(动脉瘤破裂出血),一部分病人因为体检发现,所以对于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具体的发病症状包括:
1、神经压迫症状:多见于体积较大的动脉瘤,压迫邻近神经,引起相应的神经受压症状,通常压迫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引起患者视力下降、实物模糊、视野缺损,以及患侧的眼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眼球固定于一个方向),此外还有少数患者会出现眼部疼痛、失语等症状;
2、动脉瘤破裂出血:一旦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首先会出现剧烈头痛,很多人描述为“一辈子都没有经历过的难以忍受的头痛”,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一种出血类型,反之,大多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是由动脉瘤破裂造成。随后病情会逐步进展为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期间伴有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突然晕倒,继而昏迷,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在十几分钟内死亡。
大多数动脉瘤破裂出血常常伴有一定诱因,比如劳累、情绪激动、酒后等等,一旦破裂出血后,如果没有得到积极的救治,1/3患者还会出现再次出血,再次出血所造成的死亡率会大大提高,达到70-80%左右,因此对于有出血病史的脑动脉瘤患者应该尽早治疗,避免出血更为严重的临床后果。
正如前面所说,大多数动脉瘤患者因为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才前来就诊,而常规脑部体检(CT/MRI)并不能有效发现颅内动脉瘤,目前我们诊断脑动脉瘤的检查策略如下:
头部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帮助诊断有无脑内血肿、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引起脑积水,间接提示破裂动脉瘤的部位,是就医患者筛选脑动脉瘤的“第一道屏障”。
头颅MRI(核磁共振成像):对于未出现动脉瘤破裂,仅以神经压迫症状前来就诊或无症状体检患者具有重要诊断作用,特别是大动脉瘤,头颅核磁共振能够有效发现并且初步诊断;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以在发现颅内可疑病变后用于确诊是否存在脑动脉瘤,部分高场强核磁共振甚至能够替代脑血管造影,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收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CT血管造影(CTA):是初步筛选和诊断脑动脉瘤的主要检查手段,目前建议一旦头颅CT发现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颅内血肿,都应该第一时间进行CTA的筛查以鉴别脑动脉瘤等脑血管性疾病的存在;
脑血管造影(DSA):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可动态和三维重建了解动脉瘤的位置、形态、数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和周围血管的关系,是决策下一步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医生最想知道的信息,包括脑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都可以通过脑血管造影得到,并可以在明确脑动脉瘤的诊断后直接转入对脑动脉瘤的治疗。
CTA/MRA/DSA是确诊脑动脉瘤的主要检查手段
当发现自己出现突然头疼的时候,应该及时地到医院检查。但是如果万一存在脑动脉瘤的话,就可能给生命埋下隐患。一旦脑动脉瘤诊断明确,应尽快进行治疗。

随着对于脑动脉瘤认识的不断加深,针对动脉瘤是否破裂、位置、大小、患者一般情况等可以分为三种治疗策略,分别是:观察、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从而实现闭塞动脉瘤,预防再次出血,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有症状动脉瘤通常建议患者接受治疗,包括破裂动脉瘤和大型动脉瘤。脑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分为开颅手术和介入栓塞两种。具体如下:
在介入栓塞方面:优点在于创伤较小,对于无法手术治疗或者手术治疗难度大的患者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治疗费用较高,远期有一定的复发概率,目前随着介入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这一技术的缺陷也在不断弥补;
在开颅手术方面:开颅手术治疗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动脉瘤夹闭,这一技术的优点是治疗效果彻底,远期复发概率低,费用经济,通常普通脑动脉瘤多采用这一方法;然而对于发杂动脉瘤(位置深、形状不规则、体积大),又称为难治性动脉瘤,介入治疗和动脉瘤夹闭均无法实现,或者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治疗这一动脉瘤需要采取的策略就是颅内外搭桥和动脉瘤孤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专业组团队针对这一疾病研究并且制定了高流量、中流量、低流量三种不同的搭桥策略,血管通畅率和治疗有效率均位于世界前列,这一术式得到了国际公认和肯定。
毛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上海市“十佳医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擅长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缺血),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等),癫痫外科治疗。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外科学组名誉组长、中国脑血管病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组长等职。
信息来源:负担大学附属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