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出重拳,“百度”或再无缝可钻!
日期:2016/5/5
导语:卫计委联合多部门出台通知:网信部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信息,清除互联网违法违规有害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借助互联网散布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信息。
作者:温宁
来源:医学界智库
5月3日,国家卫计委联合网信办、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等8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印发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防止借助互联网散布‘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信息”,“通过互联网发布医疗广告,不得发布未经审查的医疗广告”,“取消医生个人手工加号条”等。
打击“号贩子”重拳不断
早在今年初,北京广安门医院白衣女怒斥号贩子事件后,打击号贩子就已经频频被写进地方有关部门的政策文件中。
2月6日,北京市卫计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推出构建公平有序就医秩序、打击“号贩子”的八条措施;2月18日,北京市医院管理局2016年工作会议上规定,将严格加号管理,由医院统一管理加号权限和额度,取消医生个人手工加号条;2月25日,北京市卫计委2016年卫生工作会议确认,试点医院的知名专家将只接受院内“以患者病情需要”为惟一依据的层级转诊,不再单独对外挂号……
除北京各项集中政策外,上海、广州等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地区也纷纷展开打击“号贩子”的专项整治活动。
但事实上,年初的系列政策出台之后,众多业内人士纷纷感叹,通过转换挂号方式来解决挂号矛盾未必能够“治本”,患者对号贩子现象的不满,主要是由于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造成的。
而更多人则认为,取消“手工加号”很可能带来其他的问题,@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就在微博上表示:“手工加号的权利可以让医生针对那些远途而来的患者,或者是有危急病症的患者,有临时应对的措施,完全取消是不是不太妥当?”
对此,清华大学医疗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认为,对加号进行严格管理只是对于稀缺的专家号源进行的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做法,起不到扭转资源配置的真正作用。
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徐毓才也认为,“对于‘号贩子’内外勾结坑害患者,打击是必须的,治理是必要的,但促进优质紧俏的医疗资源合理流动,放开医师自由执业这种治本之策恐怕才是最最根本的!”
整肃网络风气或将重创“百度”
北上广等大城市的试点经验推向全国后,其结果究竟如何尚不可知,但除了此前的文件也曾经提到的打击措施外,此次《通知》还重点强调了对违规互联网信息的处理,对于近几天热议的“魏则西事件”所暴露出的网络医疗广告乱象,也可谓一记重拳。
《通知》指出,“网信部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信息,清除互联网违法违规有害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借助互联网散布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信息”;“通过互联网发布医疗广告,其内容必须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的内容一致,不得发布未经审查的医疗广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大监测和监督检查力度,查处违法违规发布医疗广告行为,通信主管部门依法处置相关部门认定的违法违规医疗保健、医疗机构网站”。
“魏则西事件”爆发后,有关部门在监管方面的缺失已经暴露无遗,《通知》的实施确实使打击网络违规医疗信息变得有迹可循,但能否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监管部门,严控医疗广告、虚假宣传等?
正如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刘谦所说的,一方面“如果不想超越道德和法律底线,医疗领域相关创业不可能快速暴富,创业者需要的是冷静”,另一方面“莫说有关部门没有这么多人手和技术力量,医疗监管全世界都是难题,因为医学并没有固定的治疗方案”。
“所以不能只骂百度和莆田系,整个医疗体制已经长期扭曲变形,现有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千丝万缕、半明半暗的生态,只斩断一条通路,就会有新的旁路出来弥补,甚至反扑。”
信息来源:医学界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