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二是撬动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三是打造医联工程助力临床和管理决策;四是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申康维新》的作者如此概括申康十年的核心创新内容,同时强调,每个方面又有琳琅满目的鼎新举措。
旨在夯实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申康成立1个月时,就向市级医院发出一号文,明确办医主体与医院的职权范围:将人事管理、内部机构设置、副职推荐、中层干部聘任、内部分配、年度预算执行、人才引进等7项事权落实到医院,明确院长的经营管理责任;申康中心作为办医主体,代表出资人履行市级医院的重大决策、国有资产权益、投融资管理和经营者聘用与考核等职责,落实市政府办医宗旨。
正是这一创举,奠定申康和市级医院各履其职的基础。随后,轰轰烈烈的创新呼啸而至。当然,所有创新均围绕促进“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医院管理。
编制医院五年战略规划,是申康推动市级医院转型升级的首要举措。
申康中心主任陈建平在一篇论文中说过:战略规划管理旨在让院长科学回答“办什么样的医院”和“把医院办成什么样”两个问题。这是办好医院的前提,“院长是医院的经营者,五年后你把这家医院建成什么样,必须向政府交代清楚。否则,为什么要把医院交给你。”
时至今日,申康实施的医院战略规划管理沉淀出4个亮点:
第一,内容上,促进公益性、内涵建设和转型发展,医院须写清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举措、重点项目、量化指标和时间节点;第二,编制程序上,需历经院内外专家、医学院校、党政班子、职代会4个决策程序;第三,组织实施上,将规划任务和指标分解到年度计划,与年度预算相结合,推进“五年规划-年度计划-年度预算”三者紧密衔接,确保规划“做实”与“落地”;第四,监督和结果运用上,开展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结果与院长绩效考核等事项挂钩。
由于当晚读书会的时间有限,作者很难全面解读上海市级医院办医主体——申康的十年创新内容,只是基于图书目录介绍冰山一角,但这不影响很多读者的一个共性评价:申康的十年经历,无疑是国内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值得借鉴的一个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