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医疗健康概念企业以传统医药器械为基础,延伸健康管理、健康保健、康复护理、养老服务等新出现的产业分支。
随着科技发展,医疗健康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出精准医疗、医药电商、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医疗信息化等新型医疗健康产业形态,共同组成了新的医疗健康体系。
截止2017年7月20日(下同),新三板挂牌企业共11273家,其中医疗健康概念企业为674家,占新三板上市企业总数的5.97%。
受医疗产业政策推动以及挂牌政策利好影响,自2015年以来,医疗健康概念挂牌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截止2017年7月20日,较2014年挂牌数量增长331.82%,预计今年医疗健康企业数量有望突破1000家。
医疗健康概念企业多数属于创新型科技企业,整体流动性较好
分层情况:2015年年底起,证监会将新三板企业划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制定了分层标准,把相对优质的企业划分到了创新层。
分层制度导致市场资源往创新层倾斜,这就意味进入创新层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便利和优先获得服务的机会,也能在企业品牌、战略发展、融资能力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获得更好的发展。
进入创新层的医疗健康概念企业数量为80家,占医疗健康概念企业总量的14.39%,占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总数的6.97%,而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总数占新三板上市企业总量比值为12.30%。
收入两极分化,大部分企业在盈亏线上挣扎
截止2017年7月20日,有658家医疗保健企业已披露2016年年报。2016年全年平均营业收入12002.58万元,其中27家企业营收规模超5亿,平均归母净利润为1289.43万元,归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0家。
我们绘制了新三板医疗健康企业营业收入和归母公司利润分布图(见图5、图6)。
目前新三板医疗健康企业的收入集中在100万到9000万这个区间,个别企业业绩突出,引导整体平均收入点上浮至12002.58万元。企业平均净利润分布集中在盈亏平衡线附近,整体收入偏低。
新三板包容性使得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汇集到了里,成长期的企业较多,营收巨头的数据便格外亮眼,平均数值在某些情况下参考价值降低。
做市商的喜爱,流动性较好
医疗健康概念企业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企业数量为107家,占新三板做市转让企业总数6.89%,占新三板医疗健康概念企业总数的15.88%。高于新三板做市转让的平均值13.65%。再次显示医疗健康挂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好,整体流动性较高。
聚集长三角,江苏省第一
医疗健康概念企业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长三角医疗健康概念企业数量最多。
省份分布上,新三板中江苏省医疗健康概念企业数量为96家,为全国之首。北京市和广东省企业数量较为接近,医疗健康概念企业数量为85家,上海第四,企业数量为65家。
我们对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的医疗健康企业的主营业务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三地的企业主营方向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江苏省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工业落地支撑,拥有较为完善的轻工业配套产业链。江苏省医疗健康企业以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原料药制造等制造性企业为主。
医疗健康用品是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基础,科技含量高,需求量大。完善的产业链资源,使得江苏省成为了医疗健康制造业企业的聚集地,成为了新三板医疗健康第一大省。
广东省几乎占据着整个珠三角经济带,这里同江苏省一样,拥有丰富的医药产业链资源,所以各类医疗制造企业也是广东省医疗健康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广州和深圳这两座城市分别拥有着贸易和创新基因,使得广东省同江苏省相比,本地药械流通企业和研发企业占比更多。
北京市是我国的科技中心,这里聚集着丰富的学术资源,药品研发、生物制品成为了这里的重要产业。同时,北京市拥有独特区位优势,使得众多药械流通企业聚集于此。
通过对上述三个省市医疗健康企业类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地区的区位优势同企业发展相辅相承,完善的产业链能够给相关企业带来更多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