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人社部两部长为中国医改划重点 | 十九大记者会
日期:2017/10/25
今天(10月22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以“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为主题召开第五场记者招待会,邀请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来源:人民网)
在近三个小时,五位部长轮流发言的记者会现场,李斌两次提到“医联体”,已经、仍将通过医联体,推动医疗资源的下沉。
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计,目前,县域内的患者就诊率已达到82.5%。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卫生与健康事业投入力度大、发展速度快、人民群众得实惠多的五年。国际社会也认为,中国是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李斌表示,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精准地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牢记使命,努力工作,全方位、全周期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尹蔚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党组书记、部长
晒晒过去五年的医改成绩单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亿人,实现全民医保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4.3亿人
取消了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旧机制
鼓励社会办医,民营医院数量占比超57%
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重大突破
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30%以下
健识君摘取两位部长发言中,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息息相关的部分,划重点——
首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
1、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柱架梁的任务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分级诊疗体系,以基层为重点,配置医疗资源,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就能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2、中国人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覆盖了4.3亿人。
3、通过发展医疗集团、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医联体的形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现在县域内的就诊率已经达到了82.5%。
4、通过改革,取消了实行60多年的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旧机制,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5、鼓励社会办医,现在民营医院的数量占比超过了57%。
6、着力解决低价药、儿童药等临床易短缺药品的供应问题。
7、建立起由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应急救助、医疗救助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异地就医住院的直接结算,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医改前2008年40.4%下降到30%以下,也是近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其次,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连续三年开展了改善医疗服务的行动。我国的血液安全供应水平进入了国际前列,实施了遏制细菌耐药的国家行动计划,全国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也得到进一步发挥,特别是深化医教协同,突破了一批医学关键技术,也产出了一批某些领域国际领先的成果,明显提升了诊疗水平。实施了健康扶贫工程,因人因病施策,分类救治了贫困患者360多万人,开展对口医疗支援,贫困地区医疗水平也在明显提升。
1、 医疗保险,现在覆盖已经超过了13亿人,可以说已经实现了全民医保;
2、 深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在解决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十九大报告当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一句话,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各位部长看来,这几方面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什么?
十九大报告中已经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下一步落实好这个战略,在病有所医方面要解决的硬骨头,主要还是解决好当今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之后,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表现,那就是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健康的新需求和我们目前医疗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医疗资源最好 的还是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怎么解决这个不平衡问题?我们下一步就要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通过我们现在建立的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的新机制,来推动资源的下沉,来推动医疗服务优势资源对困难地区的辐射和带动。
一方面,通过我们对贫困地区的对口支援,包括对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像“组团式”援疆援藏,援助最贫困的那些县。我们现在通过远程医疗,通过“组团式”援助,已经对所有834个贫困县都建立了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通过对当地免费培养医学人才,包括免费培养大学生,增加这些贫困地区医学人才队伍的数量,提高素质。通过职称制度改革等措施,使这些人才在边远贫困落后的地方能够留下来,能够愿意为那里的人民群众做好医疗服务。
对老百姓来说,还有哪些民生红包是现在就可以期待的?
我想,要继续加大民生的保障力度
信息来源:健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