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莎4399网址 - js4399金沙导航 (中国)有限公司

 
欢迎您来到宁波市鄞州医药药材有限公司!
 
今天是:2024/7/22 2:17:35
 
宁波市鄞州医药药材有限公司 | 宁波明州医药有限公司
 
查询账号:
登陆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
 
 
 
 
 
国内热点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金莎4399网址 - js4399金沙导航 > 国内热点
 

温再兴解读 “十三五”药品流通行业发展与任务

日期:2017/10/30

2017年8月29日,在由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物流时代周刊·医药流通》杂志联合主办的“香山汇”2017中国药品流通商务峰会上,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原巡视员温再兴,对“十三五”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进行了深入解读,让与会者对药品流通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明确的方向。

 

药品流通行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对于当前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概况,温再兴表示,近年来,药品销售市场持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他通过几组数据对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括: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2975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5609家,下辖门店220703家,零售单体药店226331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447034家。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药品销售总额达到1.66万亿元,其中,批发企业销售总额为1.33万亿元,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为3323亿元。2016年全国药品销售总额达到1.8万多亿元,其中,药品零售总额约为3679亿元,同比增长均约为10%左右。

2015年,药品批发百强企业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的比重从2010年的69%提高至86%;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率从2010年的33%提高至46%;形成3家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全国性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和25家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企业由2010年12家增加到2015年20家,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活跃。

 

 

“十三五”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目标

温再兴表示,商务部2011年制定《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引领下,药品流通行业基础建设持续加强,管理体系和药品流通网络体系日益完善,行业呈现出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2016年,商务部发布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十三五”《规划》深入分析了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和药品流通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指出机遇与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药品和健康服务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规划》指出:未来5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提速、人口老龄化加快、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等,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和自我保健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药品、保健品和健康服务的市场规模将加快增长。

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规划》指出:“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和分级诊疗的推进,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将稳步增加,医疗保障水平将逐步提高,从而大大拓展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空间。” 因此,他认为,“十三五”时期医改将进入攻坚战,还有一定的红利,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三是药品流通转型升级需求更加迫切。《规划》指出:“从自身来看,药品流通行业需要迅速适应流通新业态、新模式的变革,有效满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从外部环境来看,“两票制”、“医药分开”等政策的实施以及“互联网+医药”等模式的创新,都对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温再兴指出,2016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医改和药品监管新政策,加上“互联网+医药”的趋势明显,将进一步带来行业的深刻变革,转型升级发展已成为医药企业迫切的要求。

四是《规划》指出行业发展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一是行业结构不合理,二是流通现代化水平不高,三是行业服务能力不足。

《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基本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网络布局优化、组织化程度和流通效率较高、安全便利、群众受益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

《规划》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培育形成一批网络覆盖全国、集约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90%以上;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40%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达50%以上。

据温再兴预判,上述具体目标在“十三五”时期应该能够达到,有的指标有望超过。原因在于目前药品批发百强企业销售额已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86%(目标90%);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已占零售市场总额的28.8%(目标40%);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率也已达46%(目标50%)。随着资本运作和兼并重组加快,预计药品销售总额超过2000-3000亿甚至更多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也将会出现。

 

 

“十三五”药品流通行业发展主要任务

就“十三五”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要点,温再兴逐一进行了解读。

一是合理规划行业布局,健全药品流通网络。要完成该项任务,其一就是要引导行业有效配置资源,温再兴分析,商务部门表示要配合相关部门优化药品物流、零售企业网点布局,做到网点布局与区域发展相适应、药品供应能力与药品需求相匹配,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十二五”末批发企业数量约为1.35万家,现为1.29万家,随着“两票制”实施,批发企业开始减少。“十二五”末零售药店增加4.9万家,是由于国家推动城镇化建设,加上各类开发区、新城区不断涌现,零售药店的适当增加是合理的。“十三五”时期,继续合理规划行业布局仍然是重要的课题,必须严格掌控。

2017年1月24日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整合药品仓储和运输资源,实现多仓协同,支持药品流通企业跨区域配送,加快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城乡药品流通网络。”《规划》的要求与国务院的意见完全一致。

其二是构建现代药品流通网络。温再兴列举了目前已完成的数据:“十二五”时期全国新增医药物流中心212个。截至目前,29个省市区已建成较大型医药物流中心237个,建筑面积为50多万平方米。已经在建的医药物流中心有64个,建筑面积为166万多平方米,将在“十三五”时期陆续竣工投入使用,并有可能再新增建设一批物流中心。

其三是加强基层医药物流服务。目前具有第三方医药物流资质的已有100多家,现已取消审批,但各省政策不一。要挖掘社会医药物流的潜力,利用社会物流运力和仓储设施,提高药品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有关协会正在制定涉药社会物流服务标准,建立药品流通全过程追溯体系,切保药品在流通中的质量安全。

其四是加快资本运作提升行业集中度。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日益看好医药产业,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进入新热潮。药品零售连锁正在被资本市场日益看好,已在主板上市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一心堂、老百姓、益丰、大参林,已进入主板上市的通道有漱玉平民,还有一些中小连锁选择在新三板上市。他预计,“十三五”时期,随着“两票制”的推行,将有一大批中小型批发公司将并入大型批发企业。上市主板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有可能再增加几家。

 其五是鼓励中小型药品流通企业转型发展。温再兴分析,现在国家推行“两票制”,加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将使一大批中小流通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如果这些企业能够尽快转变观念、向分销配送、健康服务等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还是可以找到用武之地的。

二是提升流通管理水平,打造现代医药供应商。这其中,也有几个需要关注的点。其一,优化药品供应链管理。目前,随着“互联网+药品流通”的推动,一些药品流通企业开始探索全供应链的服务模式,并逐渐向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延伸服务。预计在“十三五”时期,将有越来越多的传统药品配送企业转型为医药物流综合服务商。

 其二,加速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温再兴指出,大数据、云计算是当今时代出现的新事物,特别是随着可穿戴式设备的普及,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第三方专业检验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病理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评价等,医药大数据的实际采集、使用也逐步可行,药品流通企业参与投资或与其他第三方机构合作具有一定的探索发展空间。

其三,发展智慧绿色医药物流。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商务部曾下发《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发展绿色、智慧物流配送,适应柔性制造,促进消费升级,实现精准营销。药品流通行业在这方面要加快转型升级。

其四,加快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加强疫苗冷链配送管理,疫苗生产企业可采取‘干线运输+区域仓储+区域配送’的分段接力式方式配送疫苗,并实现疫苗从生产到流通和使用的全程追溯管理。”可以说,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是“十三五”时期一项重大工程,必须下大力气抓好。

 其五,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2016年12月颁布的《中医药法》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提高中药材包装、仓储等技术水平,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规划》提出的上述举措完全符合《中医药法》的要求。

 2015年7月,由国家商务部牵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国家中医药局参与指导,中国仓储协会、中国中药协会组织实施,开始启动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已有29家中药材物流实验基地通过全国中药材物流专家委员会评审,仓储建设面积共达121万平方米,可储存药材107万吨,投资金额约50多亿元人民币,完成任务三分之一。两个协会共同开发了“全国中药材物流公共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国联网,已有10家中药材物流基地上线投入正式运行。预计在“十三五”时期,将按照《规划》要求,建成全面覆盖全国中药材主产区大约90多个物流基地,改变中药材传统落后的流通模式,逐步解决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使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药。

 其六,实施药品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目前药品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的利好政策由于部门之间尚未协调好,还没有真正启动实施。温再兴表示,目前有关协会正在制定药品配送统一标识管理的标准和办法,选择一些城市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

三是创新行业经营模式,拓展行业服务功能。这其中就包括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行动计划;加速跨界融合促进医药电商发展;承接医院门诊药房服务,努力推进医药分开等。   

对于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行动计划,温再兴分析,自前两年国家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不断与药品流通行业加深融合,医药电商的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拥有互联网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有500多家,网上药店约400家。

对于加速跨界融合促进医药电商发展,这一趋势已经在向前发展。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达612亿元。其中,B2B销售额576亿元;B2C销售额36亿元。2016年,第三方医药电商平台网上零售业务被有关部门叫停。之后,国家又取消网络售药B证和C证的审批,医药电商特别是网上药店的准入放宽,预计在“十三五”时期发展将会加快,互联网与药品流通的融合将越来越深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医药分开。具备条件的可探索将门诊药房从医疗机构剥离。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其中,“具备条件的可探索将门诊药房从医疗机构剥离。”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的重大改革措施,对于实现医药分业、切断医疗机构利益链条,提供了政策的依据,具有开创性意义。


温再兴分析,目前医药分开有多种模式:

【案例一】医院门诊药房剥离模式

2017年2月,广州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的门诊药房剥离,由广州医药大众医药妇儿中心店承接。过去患者每次拿药几乎都要等1个小时,现在每天有400多张处方前来药店取药,每人取药时间约3分钟。

【案例二】互联网医疗合作模式

  全国现已有数十家由公立医院开办的互联网医院。如微医与连锁药店合作,在药店引入乌镇互联网医院接诊,已经连接一万多家药店,日均问诊量超过两万。

【案例三】处方公共平台模式

 上海市搭建处方公共平台,通过建设统一居民健康档案区域共享平台,医院开具处方后患者可按定点或自主选择购药药房,并由药房提供药品配送服务。如国药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站点的药品供应及药事服务职能。“定点药房处方外配”模式分为两种:站点内药房和站点外药房,站点内药房即患者就医——便民药房审方——取药完成;站点外药房即患者就医——前往指定药房——取药完后。

【案例四】药店电子处方服务模式

 四川成都市全面开展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电子处方服务试点工作,目前已开通咨询服务的药店有5000余家,这些试点药房可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咨询、电子处方开具、审核、购药等服务。

【案例五】医院处方外延模式

 广西柳州市在市属5家大医院(人民医院、工人医院、柳铁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开展了处方外延的试点,这5家医院的医生在门诊开出口服类处方药,通过分级诊疗平台,患者既可选择在医院药房取药,也可以选择在院外的社会药房取药。案例六:DTP药房

【案例六】DTP 药房

DTP药房是一种创新的药房模式,不仅可以便捷购买到各种创新特药,更有各种贴心的医疗服务。一是全程冷链管理,二是严格审核处方,三是提供全病程服务包括:药学咨询、患者教育、输注中心、特药诊所、追踪随访、慈善赠药、预约挂号和保险服务,提供专业全程的药品服务。目前国内DTP药房发展很快,应有几百亿市场。几家甚至是一家DTP药房就要覆盖一个城市的药品供应需求。一些医院的处方可以流转到DTP药房,增加药品零售终端的份额。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试行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鼓励连锁药店发展,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温再兴表示,目前商务部正在牵头研究,拟选择部分城市开展三方共享的信息平台的试点。可以预见“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大力推动医药分开的政策引导下,医药分开将有可能迈出实质性步伐,实现处方自由流动,或医院不设门诊药房,零售药店的销售份额将逐渐提高。而零售药店要承接医疗机构药事服务,必须配备足够的执业药师,努力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对于建立首席药师制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温再兴分析,引导建立首席药师制度是商务部首次提出的要求,并要求以抗菌药物为重点指导合理用药。国务院领导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药物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手段,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使医疗质量安全面临极大挑战。因此,不仅在医院,在零售药店也要严抓抗菌药物管理各项制度、指标的落实,需要执业药师加强抗菌药物销售把关和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对于应用可穿戴设备发展健康管理新业态,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了多款针对体温、血压、心率、心电、睡眠、胎心等指标检测的智能可穿戴产品,据有关机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已由2014年的22亿元发展到2016年的228亿,预计2017年将达300亿人民币,市场潜力巨大。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实时采集大量用户健康数据信息和行为习惯,已成为未来智慧医疗获取信息的重要端口,同样也成为零售药店开展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更好地发挥专业服务优势, 构建“服务+商品”新业态。

  再者就是不断创新零售药店多元化经营模式。近年来,药品零售企业努力创新营销模式,开展药妆、保健品、医疗器械销售、中医坐堂和其他健康服务等多元化服务,满足群众多方面健康需求。企业开始探索与医疗和养老机构合作,提供健康管理等新的服务模式,并参与社会办医、开办中医馆、诊所,建立健康检查机构等。预计“十三五”时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升行业开放水平。主要在于提升行业利用外资质量、支持企业对外发展。

五是加强行业基础建设,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提升行业统计工作质量,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温再兴最后说,商务部印发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商秩发【2016】18号)将引领中国药品流通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2017年8月29日,在由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物流时代周刊·医药流通》杂志联合主办的“香山汇”2017中国药品流通商务峰会上,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原巡视员温再兴,对“十三五”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进行了深入解读,让与会者对药品流通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明确的方向。

 

药品流通行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对于当前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概况,温再兴表示,近年来,药品销售市场持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他通过几组数据对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括: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2975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5609家,下辖门店220703家,零售单体药店226331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447034家。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药品销售总额达到1.66万亿元,其中,批发企业销售总额为1.33万亿元,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为3323亿元。2016年全国药品销售总额达到1.8万多亿元,其中,药品零售总额约为3679亿元,同比增长均约为10%左右。

2015年,药品批发百强企业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的比重从2010年的69%提高至86%;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率从2010年的33%提高至46%;形成3家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全国性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和25家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企业由2010年12家增加到2015年20家,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活跃。

 

 

“十三五”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目标

温再兴表示,商务部2011年制定《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引领下,药品流通行业基础建设持续加强,管理体系和药品流通网络体系日益完善,行业呈现出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2016年,商务部发布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十三五”《规划》深入分析了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和药品流通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指出机遇与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药品和健康服务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规划》指出:未来5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提速、人口老龄化加快、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等,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和自我保健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药品、保健品和健康服务的市场规模将加快增长。

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规划》指出:“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和分级诊疗的推进,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将稳步增加,医疗保障水平将逐步提高,从而大大拓展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空间。” 因此,他认为,“十三五”时期医改将进入攻坚战,还有一定的红利,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三是药品流通转型升级需求更加迫切。《规划》指出:“从自身来看,药品流通行业需要迅速适应流通新业态、新模式的变革,有效满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从外部环境来看,“两票制”、“医药分开”等政策的实施以及“互联网+医药”等模式的创新,都对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温再兴指出,2016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医改和药品监管新政策,加上“互联网+医药”的趋势明显,将进一步带来行业的深刻变革,转型升级发展已成为医药企业迫切的要求。

四是《规划》指出行业发展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一是行业结构不合理,二是流通现代化水平不高,三是行业服务能力不足。

《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基本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网络布局优化、组织化程度和流通效率较高、安全便利、群众受益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

《规划》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培育形成一批网络覆盖全国、集约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90%以上;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40%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达50%以上。

据温再兴预判,上述具体目标在“十三五”时期应该能够达到,有的指标有望超过。原因在于目前药品批发百强企业销售额已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86%(目标90%);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已占零售市场总额的28.8%(目标40%);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率也已达46%(目标50%)。随着资本运作和兼并重组加快,预计药品销售总额超过2000-3000亿甚至更多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也将会出现。

 

 

“十三五”药品流通行业发展主要任务

就“十三五”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要点,温再兴逐一进行了解读。

一是合理规划行业布局,健全药品流通网络。要完成该项任务,其一就是要引导行业有效配置资源,温再兴分析,商务部门表示要配合相关部门优化药品物流、零售企业网点布局,做到网点布局与区域发展相适应、药品供应能力与药品需求相匹配,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十二五”末批发企业数量约为1.35万家,现为1.29万家,随着“两票制”实施,批发企业开始减少。“十二五”末零售药店增加4.9万家,是由于国家推动城镇化建设,加上各类开发区、新城区不断涌现,零售药店的适当增加是合理的。“十三五”时期,继续合理规划行业布局仍然是重要的课题,必须严格掌控。

2017年1月24日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整合药品仓储和运输资源,实现多仓协同,支持药品流通企业跨区域配送,加快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城乡药品流通网络。”《规划》的要求与国务院的意见完全一致。

其二是构建现代药品流通网络。温再兴列举了目前已完成的数据:“十二五”时期全国新增医药物流中心212个。截至目前,29个省市区已建成较大型医药物流中心237个,建筑面积为50多万平方米。已经在建的医药物流中心有64个,建筑面积为166万多平方米,将在“十三五”时期陆续竣工投入使用,并有可能再新增建设一批物流中心。

其三是加强基层医药物流服务。目前具有第三方医药物流资质的已有100多家,现已取消审批,但各省政策不一。要挖掘社会医药物流的潜力,利用社会物流运力和仓储设施,提高药品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有关协会正在制定涉药社会物流服务标准,建立药品流通全过程追溯体系,切保药品在流通中的质量安全。

其四是加快资本运作提升行业集中度。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日益看好医药产业,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进入新热潮。药品零售连锁正在被资本市场日益看好,已在主板上市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一心堂、老百姓、益丰、大参林,已进入主板上市的通道有漱玉平民,还有一些中小连锁选择在新三板上市。他预计,“十三五”时期,随着“两票制”的推行,将有一大批中小型批发公司将并入大型批发企业。上市主板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有可能再增加几家。

 其五是鼓励中小型药品流通企业转型发展。温再兴分析,现在国家推行“两票制”,加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将使一大批中小流通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如果这些企业能够尽快转变观念、向分销配送、健康服务等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还是可以找到用武之地的。

二是提升流通管理水平,打造现代医药供应商。这其中,也有几个需要关注的点。其一,优化药品供应链管理。目前,随着“互联网+药品流通”的推动,一些药品流通企业开始探索全供应链的服务模式,并逐渐向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延伸服务。预计在“十三五”时期,将有越来越多的传统药品配送企业转型为医药物流综合服务商。

 其二,加速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温再兴指出,大数据、云计算是当今时代出现的新事物,特别是随着可穿戴式设备的普及,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第三方专业检验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病理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评价等,医药大数据的实际采集、使用也逐步可行,药品流通企业参与投资或与其他第三方机构合作具有一定的探索发展空间。

其三,发展智慧绿色医药物流。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商务部曾下发《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发展绿色、智慧物流配送,适应柔性制造,促进消费升级,实现精准营销。药品流通行业在这方面要加快转型升级。

其四,加快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加强疫苗冷链配送管理,疫苗生产企业可采取‘干线运输+区域仓储+区域配送’的分段接力式方式配送疫苗,并实现疫苗从生产到流通和使用的全程追溯管理。”可以说,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是“十三五”时期一项重大工程,必须下大力气抓好。

 其五,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2016年12月颁布的《中医药法》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提高中药材包装、仓储等技术水平,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规划》提出的上述举措完全符合《中医药法》的要求。

 2015年7月,由国家商务部牵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国家中医药局参与指导,中国仓储协会、中国中药协会组织实施,开始启动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已有29家中药材物流实验基地通过全国中药材物流专家委员会评审,仓储建设面积共达121万平方米,可储存药材107万吨,投资金额约50多亿元人民币,完成任务三分之一。两个协会共同开发了“全国中药材物流公共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国联网,已有10家中药材物流基地上线投入正式运行。预计在“十三五”时期,将按照《规划》要求,建成全面覆盖全国中药材主产区大约90多个物流基地,改变中药材传统落后的流通模式,逐步解决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使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药。

 其六,实施药品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目前药品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的利好政策由于部门之间尚未协调好,还没有真正启动实施。温再兴表示,目前有关协会正在制定药品配送统一标识管理的标准和办法,选择一些城市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

三是创新行业经营模式,拓展行业服务功能。这其中就包括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行动计划;加速跨界融合促进医药电商发展;承接医院门诊药房服务,努力推进医药分开等。   

对于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行动计划,温再兴分析,自前两年国家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不断与药品流通行业加深融合,医药电商的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拥有互联网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有500多家,网上药店约400家。

对于加速跨界融合促进医药电商发展,这一趋势已经在向前发展。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达612亿元。其中,B2B销售额576亿元;B2C销售额36亿元。2016年,第三方医药电商平台网上零售业务被有关部门叫停。之后,国家又取消网络售药B证和C证的审批,医药电商特别是网上药店的准入放宽,预计在“十三五”时期发展将会加快,互联网与药品流通的融合将越来越深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医药分开。具备条件的可探索将门诊药房从医疗机构剥离。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其中,“具备条件的可探索将门诊药房从医疗机构剥离。”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的重大改革措施,对于实现医药分业、切断医疗机构利益链条,提供了政策的依据,具有开创性意义。


温再兴分析,目前医药分开有多种模式:

【案例一】医院门诊药房剥离模式

2017年2月,广州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的门诊药房剥离,由广州医药大众医药妇儿中心店承接。过去患者每次拿药几乎都要等1个小时,现在每天有400多张处方前来药店取药,每人取药时间约3分钟。

【案例二】互联网医疗合作模式

  全国现已有数十家由公立医院开办的互联网医院。如微医与连锁药店合作,在药店引入乌镇互联网医院接诊,已经连接一万多家药店,日均问诊量超过两万。

【案例三】处方公共平台模式

 上海市搭建处方公共平台,通过建设统一居民健康档案区域共享平台,医院开具处方后患者可按定点或自主选择购药药房,并由药房提供药品配送服务。如国药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站点的药品供应及药事服务职能。“定点药房处方外配”模式分为两种:站点内药房和站点外药房,站点内药房即患者就医——便民药房审方——取药完成;站点外药房即患者就医——前往指定药房——取药完后。

【案例四】药店电子处方服务模式

 四川成都市全面开展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电子处方服务试点工作,目前已开通咨询服务的药店有5000余家,这些试点药房可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咨询、电子处方开具、审核、购药等服务。

【案例五】医院处方外延模式

 广西柳州市在市属5家大医院(人民医院、工人医院、柳铁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开展了处方外延的试点,这5家医院的医生在门诊开出口服类处方药,通过分级诊疗平台,患者既可选择在医院药房取药,也可以选择在院外的社会药房取药。案例六:DTP药房

【案例六】DTP 药房

DTP药房是一种创新的药房模式,不仅可以便捷购买到各种创新特药,更有各种贴心的医疗服务。一是全程冷链管理,二是严格审核处方,三是提供全病程服务包括:药学咨询、患者教育、输注中心、特药诊所、追踪随访、慈善赠药、预约挂号和保险服务,提供专业全程的药品服务。目前国内DTP药房发展很快,应有几百亿市场。几家甚至是一家DTP药房就要覆盖一个城市的药品供应需求。一些医院的处方可以流转到DTP药房,增加药品零售终端的份额。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试行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鼓励连锁药店发展,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温再兴表示,目前商务部正在牵头研究,拟选择部分城市开展三方共享的信息平台的试点。可以预见“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大力推动医药分开的政策引导下,医药分开将有可能迈出实质性步伐,实现处方自由流动,或医院不设门诊药房,零售药店的销售份额将逐渐提高。而零售药店要承接医疗机构药事服务,必须配备足够的执业药师,努力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对于建立首席药师制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温再兴分析,引导建立首席药师制度是商务部首次提出的要求,并要求以抗菌药物为重点指导合理用药。国务院领导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药物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手段,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使医疗质量安全面临极大挑战。因此,不仅在医院,在零售药店也要严抓抗菌药物管理各项制度、指标的落实,需要执业药师加强抗菌药物销售把关和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对于应用可穿戴设备发展健康管理新业态,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了多款针对体温、血压、心率、心电、睡眠、胎心等指标检测的智能可穿戴产品,据有关机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已由2014年的22亿元发展到2016年的228亿,预计2017年将达300亿人民币,市场潜力巨大。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实时采集大量用户健康数据信息和行为习惯,已成为未来智慧医疗获取信息的重要端口,同样也成为零售药店开展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更好地发挥专业服务优势, 构建“服务+商品”新业态。

  再者就是不断创新零售药店多元化经营模式。近年来,药品零售企业努力创新营销模式,开展药妆、保健品、医疗器械销售、中医坐堂和其他健康服务等多元化服务,满足群众多方面健康需求。企业开始探索与医疗和养老机构合作,提供健康管理等新的服务模式,并参与社会办医、开办中医馆、诊所,建立健康检查机构等。预计“十三五”时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升行业开放水平。主要在于提升行业利用外资质量、支持企业对外发展。

五是加强行业基础建设,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提升行业统计工作质量,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温再兴最后说,商务部印发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商秩发【2016】18号)将引领中国药品流通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信息来源:中国药品流通

公司地址:金莎4399网址 - js4399金沙导航  传真:0574-27788216
版权所用:金莎4399网址 - js4399金沙导航  技术支持:奇才科技
药品成药分公司:0574-27788200 27788220 英特明州(宁波)医药有限公司:0574-28831176 28831172
中药参茸分公司:0574-27788238 27788248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691号

浙ICP备13032370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