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防】寻内鬼,雇黑客,金额动辄百万,揭秘药代统方利益链
日期:2017/11/7
统方行为不除,医药腐败不止。医药代表备案制即将推广的浪潮下,关于统方行为的监管无疑将更为严格,这也给当下医药代表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近日,有消息爆出,一系列医药代表通过黑客购买医院统方信息的案件已经案发,有医药代表以单价250元的价格,花费近15万元向“上线”购买广东一知名医院的药品用药量处方数据,最终被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检察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进行逮捕。
这已不是医药代表违规进行统方行为第一次被曝光。早在2017年5月,广州50多位医药代表因“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被拘留的案件就引发了业界大地震,甚至人人自危。
所谓统方,业界亦称之为“打单”,即由医院中个人或部门为医药营销人员提供医生或部门一定时期内的临床用药量信息,供其发放药品回扣。而多年以来,无数医药代表与医生都栽在了这件事情上。E药经理人此前统计了从2014年至今全国关于医药代表行贿医生被判决的243例案件,其中绝大部分都涉及违规统方。而在医药代表备案制即将全面出台的背景之下,国家对于“统方”、“回扣”的打击力度也逐渐升级。在统方这样一个利益链条上,医院与医药代表之间也正发生着一场场的攻防战。
1
为获统方,花样百出
从目前得到的公开信息来看,医药代表获取医院统方基本上以三种途径为主。
首先就是联合医生,里应外合。2016年,中央电视台记者历时八个月对上海、长沙六家知名医院和一百多位医药代表进行暗访与追踪,所揭示的就是具备处方开具权的医生如何与医药代表之间进行回扣的交易。简而言之,医生根据自己开具相应产品的数量,在医药代表处领取对应数额的回扣。
其次则是“内鬼”,利用职务之便,将相关信息进行售卖。2017年新近曝光出来的一则裁判文书显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员工张某,便利用其负责管理医院数据库的职务便利,按照医药代表指定的药品名称,从数据库中进行筛选,并将相关数据复制至外网,再通过邮件将相关数据发送出去。在此期间,张某共获利达43万元。
无独有偶,杭州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吴某,也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其工作所在医院决策分析系统的超级工号、密码以及非法软件程序,非法进入该院数据库获取统方并进行出售,先后获利达86万余元。
最后一种则属于“黑客”。所谓“黑客”其实以替医院维护系统的外聘技术人员为主。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便曾就此做出过裁决,当事人虞某此前曾利用其协助医院信息处安装、调试系统的劳务时知悉了数据库秘密,后期则通过盗取密码私自进入数据库以调取统方数据,并匿名向药商进行出售,在两年时间里共收受药商给予的好处费共计107万元。
尽管一般认为,从技术手段上来讲,从外部突破医院独立的信息系统并非易事,但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真正通过技术窃取“统方”数据的情况也并不鲜见,如利用HIS等医疗系统的Web漏洞入侵数据库,或是利用数据库漏洞直接入侵数据库,又或者入侵数据库服务器主机直接窃取数据库文件、备份文件等。
2
备案制出台,严禁药代统方
事实上早在2014年底,卫计委便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出了《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统方管理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严禁为不正当商业目的统方”,对违反规定为不当商业目的统方的,要给予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现实中,也确实有相当比例的医药代表因为行贿而被判刑,其中绝大多数都涉及到违规统方问题。
部分医药代表因行贿被判刑的案例
根据医药代表备案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必然会对医药代表的从业进行更多要求,如医药代表责任、医药代表禁止事项等,其中,关于医药代表的禁止事项,重要的一点便是“不得参与统计医生个人开具的药品处方数量”。尽管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最终版本还尚未公布,但将关于医药代表参与统方的事宜专门进行表述,也表明了目前国家对于此现象的态度。
而在医院层面,防统方系统也已陆续建立。所谓防统方,即根据医疗行业及其应用系统的特点,以操作行为的正常规律和规则为依据,对相关计算机系统进行的操作行为产生的动态或静态痕迹进行监测分析,发现和防范内部人员借助信息技术实施的违规和犯罪。对信息系统运行有影响的各种角色的行为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和可疑事件。
信息来源:E药经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