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票制、医保目录调整、零差价、辅助用药监测等一大批政策正在快速落地,考验的绝非是企业的营销能力,而是产品力,哪些以营销见长的企业,主打辅助用药的,将会成为最先被淘汰出局者!
离2017年结束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到年底,各家业绩如何也已经定型。截止目前,医药行业已经有8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7年业绩预告,70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喜,包括17家公司业绩预增,13家上市公司预计业绩续盈,37家公司预计业绩略增,3家公司预计扭亏。
数据显示,上述84家上市公司中,20家上市公司业绩增幅超50%,其中10家上市公司预计业绩增幅超90%,7家上市公司预计2017年业绩翻倍。目前来看,贝瑞基因增幅最大,预计业绩增长超6305%,而丽珠集团今年增长也将达到470%。
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快速增长也有人业绩下滑,据预告数据显示,有11家医药上市公司预计2017年业绩将出现下滑。正所谓,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却有各自的不幸,这11家为何会出现业绩下滑?
新政策下营销退后
对于整个医药行业而言,这两年医改大政策接连发力,开始考验的不仅仅是企业的营销能力,而更多的是在考验企业的产品力。以目前情况而言,未来营销实力强,但产品缺乏创新,且当家产品本身的产品力不具有竞争力,那么势必会迎来整个公司的业绩下滑。
在已经发布业绩预告表示业绩出现下滑的企业中,有诸多家在解释其业绩下滑原因时,均将原因归咎于受政策的影响。比如说誉衡药业,2017年预计净利润业绩最大下滑幅度为-60%,究其原因,其表示,第一是受两票制政策推进影响,公司逐步调整现有销售渠道,降低渠道产品库存,产品发货减少;第二,部分产品销售受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影响;第三,收到的政府补助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第四是继续加大生物药的研发投入。
过去多年,誉衡药业留给业界的最大影响是其销售实力强悍,在上市后寄望于营销能力收购了一系列的产品,但在当前各类政策的挤压下,其不得不进行新一轮的变革。而同样以销售能力见长的佐力药业业绩预告显示,2017年净利润最大会下降40%,其给出业绩变脸的理由是在医保控费的大趋势下,受到两票制、二次议价、药占比控制等相关政策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短期内受到影响。
佐力药业当家产品是乌灵胶囊,其主打补肾安神,主治失眠及心理障碍,整体而言,这是一款辅助用药,过去多年快速增长是在整个市场扩容,医保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进行的,当前医保承压,各地开始限费,将辅助用药纳入监测范围,由此一来,难免会使得乌灵胶囊这类产品被积压,出现下滑。
与誉衡药业、佐力药业这样的以营销见长的企业相比,去年刚刚上市的易明医药算是政策的受益者,其主营产品全线进入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但是其劣势却在于营销能力薄弱,无法迅速跟上医保铺货的节奏。其2017年预计净利润会下滑超过30%,究其原因是虽然产品进入医保目录,但是在逐步剥离纯代理经销商及毛利产品上,为了调整市场布局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出现费用高涨的情况,最终拖累业绩。
其实,时至今日,企业的营销实力虽然依然看上市公司重要的指标,但最终还是得回归产品力,药品是特殊商品,为的是治病救人,而医改的意图是让具有临床价值的产品获利,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产品力是第一位,而营销能力则成为其次。
作为医药上市公司,当前资本市场越来越关注产品力,关注企业的研发能力,恒瑞市值突破2000亿,看似是一个资本市场的行为,但放置行业就是集中度的提升,必然有一部分企业的市值被恒瑞所吸收,而吸收的就是哪些没有产品力的企业。
成本倒挂
过去的这一年,整个行业都在说原料药价格飞涨,企业成本在向上。海普瑞预计2017年净利润将下滑80%以上,其给出的理由是肝素原料采购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下降,以及财务费用上升及和投资收益减少。
而海思科与龙津药业则陷入销售成本飞速上涨,导致拖累业绩的境地。对海思科而言,其表示,本期销售费用的增长和政府补助的变动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是业绩预计同比有所下降;龙津药业则直言,公司在加强学护士推广的同时,在加强学术推广的同时,直接负责或者共同建设原来由代理商负责的渠道管理等工作,市场推广费、学术会、信息费等市场管理费用、宣传费及差旅费等销售费用增幅较大,进而导致净利润呈下降趋势。
而嘉应制药则遭遇了海普瑞、海思科、龙津药业等企业的所有情况,其表示,今年利润下滑的原因是,提高员工工资,原料药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销售费用增加,政府补贴减少等所致。
2001年,杨元庆到华为参观,向任正非表示要做加大研发,做高科技的联想。任正非以一个长者的口味对他说:“开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做好投入几十个亿,几年不冒泡的准备。”这是事之后,据传言任正非私下里说,联想利润太低了,没有法支撑创新。
其实放在医药行业,这些企业连最基本的成本控制都无法做好,想要在未来的整个医药竞争中有所作为,还需要重新思考战略。当然,就事论事而言,原料上涨并非一家企业是的事情,是整个行业的事,但为何其他企业没有拖累业绩,单独他们拖累,这其实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另外,营销费用增长这方面,其实一直都是医药上市公司的软肋,费用增长是为了更大的营收。
战略转型阵痛
在净利润下滑方面,有些企业是处在战略转型期的阵痛。比如说九安医疗与沃森生物。
九安医疗是此次11家企业中唯一一家出现巨额亏损的企业,其亏损额度将超亿元。对此,九安医疗解释称,其将继续围绕“以可穿戴设备及职能硬件为入口进入移动医疗和健康大数据领域,进而围绕用户建立健康生态系统”的战略转型。
而沃森生物的原因是,2017年持续保持对重点新产品13价肺炎结合疫苗、HPV疫苗、赫赛汀单抗、类克单抗、PD-1单抗等产品临床研究的高投入所致。
现在整个医药产品处在一个新的分水岭,未来将是创新的天下,谁拥有创新能力及创新产品,谁就能够胜出,所以很多企业这几年纷纷展开了有关创新的研究,所以高投入下,也必然会带来利润下降,但是战略转型这件事是把双刃剑,转型成功,则一路辉煌,转型不成功,则往往会造成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综合来看,当前的医药行业已经与以往出现大的分化,各项政策越来月明朗,各种政策落地也越来越快,现在已经很少看到企业家出来说话,谈观点,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都明白,大势是什么样的,都在埋头内部,新一轮的竞合已经开始,相信未来200多家上市的药企中,有一半会被淘汰掉,这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