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2017成绩单!这8家净利润超10亿,最大增幅450%…
日期:2017/12/17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90家医药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度业绩预告。其中,76家预喜,预喜比例高达84.44%。盈亏来看,略增44家,扭亏2家,续盈13家,预增17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8家,1-10亿元的公司有48家。
8家净利润预计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
亿帆医药:产品涨价
亿帆医药预计全年实现净利润11.63亿元~13.74亿元,同比增长65%~95%,主要原因是维生素B5等系列产品价格增幅较大。
整体来看,全球泛酸钙总体来说供求相对平衡。2016年,部分厂家因环保、市场竞争等影响产量呈现阶段性下降。从长期看,新进入者对未来供应形成压力,但同时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对供应量也有可能会有影响。
据亿帆医药表示,公司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B5系列产品生产与供应商,维生素B5等系列产品主要市场在欧美等地区,公司将利用在产品技术、工艺、质量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挖掘把握市场机遇,加大市场开拓与产品推广,继续保持与强化行业地位与影响力。
除了碳酸钙的价格上涨助力业绩上涨外,并购也是亿帆近年来的关键词。3年时间里总计投入18亿元收购了国内11家医药公司,收购标的或是拥有独家品种的优势,或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这也就使得亿帆形成了一个集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集群。值得注意的是,亿帆今年有12个品种进入了新版医保目录,均为收购得来。
丽珠&健康元:利润暴增王
2017年10月,健康元发布2017年业绩预告,其表示,预计今年全年净利润在19.74亿元~21.23亿元,上年同期为4.51亿元,同比增长了337.19%~370.25%。
健康元业绩突飚猛涨,究其原因是来自控股子公司丽珠集团所致。据了解,今年4月份,丽珠集团及其子公司丽珠制药厂转让子公司珠海维星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该股权于2017年7月17日完成,该笔交易为丽珠增加近利润约34.98亿元。随着丽珠这笔“地产交易”,将健康元推上了10亿元净利润俱乐部,而丽珠也因此成为经年净利润暴增王。
不过,对于丽珠而言,根据其业绩预告,2017年1~12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43.22亿元~44.75亿元之间,减掉“地产交易”,实际利润也在10亿元左右,与去年净利润8.3亿元相比,增长幅度大概15%上下浮动。
从整体而言,丽珠正处于战略调整的重要阶段,其已经初步形成专科制剂主导、生物药及精准医疗协同的市场布局。这是丽珠目前向资本市场主讲的新故事,根据其自身的描述是,已经构建出自身独特的研发实力,拥有多元化、多层次的研发机构,在化学、中药、生物及诊断等多方面进行布局,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产品研发管线。
在看点层面主要集中在抗体技术平台,目前已经有4个品种进入临床。但是,从当前产品角度来看,对其挑战并不小,2017版医保目录中,对其两款占总营收近30%的产品参芪扶正注射液(2016年贡献16.79亿元)、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016年贡献4.91亿元)适应症进行了限制。除此之外,这两大产品还进入到了不同省份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双重压力下,可能为接下来的营销带来诸多影响。
信立泰:焕发新生
信立泰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39641.42万元-153605.56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0%至10%。业绩增长主要由于销售推广力度加强,主要产品保持稳定增长,新产品逐渐放量,制剂产品销售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利润贡献增加。
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不断推进,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市场优胜劣汰无可避免,渠道和品牌将成为品种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泰嘉有望借助公司极强的销售能力和重回广东市场的契机恢复较快增速。此外,比伐卢定在终端推广多年后进入快速增长期,阿利沙坦新进医保放量在即。
此外,信立泰还聚焦心血管领域,并建立了良好的销售渠道和优秀的市场推广队伍,可与后续产品推广时共用,显著降低边际成本。
短期来看,泰嘉依旧是公司业绩的稳定剂,随着进一步进行进口替代有望稳步上升。中期来看,有处于快速放量期的泰加宁,又有刚起步即进入医保目录的信立坦,双管齐下。长期来看,仿制药实力较强,研发管线日益丰富。
瑞康:飞速并购王
瑞康对于2017年的业绩预估是,今年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8.27亿元~11.22亿元,同比增长40%~90%。
从盈利的角度而言,瑞康将会成为第一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医药商业企业。当然,九州通也极有可能今年净利润突破10亿元,其前三季报显示净利润超过9亿元,离进入10亿元俱乐部仅一步之遥,其对2017年净利润的预测是:“同比发生较大幅度变动”。
关于瑞康,迅速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过去两年的快速并购,据了解在过去短短两年内,其将全国186家医药、器械、检验等商业公司纳入麾下,完成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全覆盖,随着并购增多,增厚了其业绩,利润自然水涨船高。
瑞康之所以这两年以“抢”的态势进行产业并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两票制马上要全国推开,该政策将会促使一大批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退出市场,为瑞康这类上市公司提供了抢占的可能,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瑞康所选择的“直销业务模式”完全适应两票制的规则,这是其核心竞争力,其通过并购,将其这种模式全面复制,让其迅速在全国做大成为大概率事件。
上海莱士:风光已尽?
上海莱士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37118万元-185512万元,与上年同比变动:-15%至15%。业绩变动由于2017年度公司主营业务净利润预计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此外由于证券市场波动,公司证券投资对净利润的影响难以准确预测。
实际上,上海莱士前三个季度业绩都在整体下滑。公司营业收入为14.68亿元,同比下降9.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亿元,同比下滑23.7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仅为4.9亿元,同比下滑24.2%。截至12月14日收盘,上海莱士市值已经跌破千亿,总市值为987.59亿元。
并购是上海莱士千亿市值路上的重要举措。2017年6月19日,上海莱士披露重大事项,同方股份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公司股东持有的不超过29.9%股份。以上海莱士当时的市值计算,29.9%股份约值300亿元,而同方股份当时的总市值只有400多亿元。无论对买方还是卖方,这都是一笔超级大生意。
但事与愿违,这笔大生意没能做成。2017年9月14日晚,停牌半年之久的上海莱士发布公告,由于未获监管部门审批,大股东决定终止与同方股份的股权转让交易。
国际市场上,上海莱士实际控股股东之一的科瑞集团也在今年传出以包括债务在内价值14亿美元(约96.6亿元)收购德国血浆产品制造商Biotest,但在11月,Biotest表示在外界担心国家安全的疑虑中,科瑞集团已经撤回原先申请,在重新规划后将向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再度申请批准其收购该德国公司。
必康股份:“故事王”
根据必康股份业绩预告显示,其今年的净利润约在8.11元~10.97亿元之间,增长幅度在-15%~15%之间。
对于业绩变化,必康表示,主要是医药生产板块经营正常,公司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并购医药商业流通企业润祥医药和百川医药,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但是医药商业流通利润率较低,公司医药板块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另外是,因收到政府贴息补助,而且其他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必康是一家2015年通过借壳上市的公司,上市之后,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外延并购布局,包括收购哈药世一堂30%股权、收购江苏小营制药100%股权、投资如东医养融合PPP 项目、收购嘉安健康和香港亚洲第一制药100%股权、投资5000 万元设立必康生物智能有限公司等,其通过这些布局,逐步在完善未来发展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目标是构建医药大健康生态圈。
必康在发展医药产业的同时,其在新能源新材料也是其主打方向,两大主打产品六氟磷酸锂和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颇具潜力,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该板块的想象空间在加大。
新和成:业绩弹性大
新和成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4,316.02万元至180,395.03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20%至50%。业绩变动是由于公司主导产品销售数量及价格跟去年同期有所变动,使得公司2017年经营业绩上升。
随着维生素生产过程环保要求高,环保趋严造成市场货源偏紧、行业开工率下滑。此外,海外柠檬醛工厂发生事故叠加环保督查拉动维生素A 价格暴涨。
新和成作为龙头企业,维生素A产能居国内首位。主导产品VE,VA,VH,VD3,类胡萝卜素,市场占有率都位于世界前列。公司维生素E的中间体三甲基氢醌和异植物醇首家产业化成功,产量居全国首位,维生素E油,维生素A油/结晶,乙氧甲叉生产能力分别达10000吨/年,600吨/年,3800吨/年。
信息来源:E药经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