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日前,悬壶台已接入310家中医服务机构,覆盖浙江省全部11个地级市,累计开出处方近180万张,服务55万基层百姓,成为世界应用最广的中医“智能医生”,并作为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辨证论治”核心,在全国推广应用。
不过,倪荣并不满足于此,他结合微医“互联网+中医药”的规划,把“悬壶台”系统进一步升级拓展,于是集合众多中医智能应用、可进行中医大数据云存储与处理的智慧平台“华佗云”诞生。
一个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工具,一个支持中医药大数据储存和处理的云平台,倪荣最初构想渐渐落地。
倪荣说,随着“华佗云”的问世,中医真正实现了可以辨证的开方,将它接入更多中医药服务机构后,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大数据的汇集可以展现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如,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查看大样本患者就诊需求或者个体患者诊治过程资料,为机构管理、临床诊疗提供决策支撑;政府通过它,能够实时了解中医药服务机构的诊疗状况,方便高效地开展行业服务、监督、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乌镇互联网国医馆内还琳琅满目地展示了中华五千年的中医药文化、中医流派传承、32省市道地药材、智能中医创新应用。
“走两端”
杭州米市巷社区中医馆是310个使用了“悬壶台”的中医馆中的一员。在该中医馆内,卢建华大夫正在通过“悬壶台”为一位患者看病,传统的望、闻、问、切后,在系统中输入患者的症状,系统便自动弹出数个经典中医药方。卢建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很快就选择了最合适的一副药方,对症加减几味药材,最后自动生成了一个融合网络大数据智慧以及中医实际诊疗的中医处方。
健康界发现,医生们对这个“智能中医生”非常认可。它不仅可以帮助中医师开药方,还提供了一个继续学习的平台。在“悬壶台”中,不仅有针对患者的循证中医药方,还有无数经典病案,这都成为医生日常浏览、学习的对象。
嘉兴市中医院院长沈瑞林曾为“悬壶台”的研发、改进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他介绍,这些中医药方,几乎都来自于中医药教科书、指南等公开的经典中医书籍,药方千锤百炼,疗效经过无数次验证,极具普适性,是最便易、最基础、疗效最佳的中医药方集合。
嘉兴市中医院、米市巷社区中医馆在“悬壶台”的帮助下,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相比应用系统前,米市巷社区卫生中心现在中药饮片和非药物治疗的服务占比提高了10%以上。
相似的效果已经在310家应用“悬壶台”系统的中医药服务机构中逐渐显现,显著提高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这是倪荣设计该系统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