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发!董幼祺开出小儿流感防治方
日期:2018/1/14
2018年1月2日,宁波市疾控中心发布预警,将流感指数升至5级。 实验室检测表明:流感病毒以乙型流感为主;流感样病例以儿童青少年居多,15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超过了80%。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普通感冒呼吸道症状比较突出,打喷嚏、流鼻涕、咳嗽。流感呼吸道症状较轻,身体症状较重,表现为全身酸痛、全身乏力。
⊙打疫苗
⊙常通风
⊙勤洗手
⊙少聚集
⊙中医中药预防
今天小仙女请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氏儿科第六代传承人、国家(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特聘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委董幼祺医生来给大家谈谈中医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方面有哪些妙方?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宁波市名中医。
现在宁波市中医院坐诊,并开设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擅长各类小儿疾病。
董幼祺医生告诉小仙女,想要正确护养好孩子,对呼吸系统疾病,家长必须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和“治从根本”三个方面。
“未病先防”,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随着气候温度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并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上,要做到有节、适时、适量,少吃或勿吃油腻、厚味、刺激食品,多吃水果蔬菜,使脾健胃和,从而增强自身抵抗力;起居要有规律,适量运动,既可保持充沛体力,又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有病早治”,患儿出现感冒症状后,应及时地予以治疗,那么中医根据感邪的寒热不同,分别予以疏风散热或疏风散寒等药物,将会起到较好较快的疗效。如果高热持续不退,出现咽痛、烦躁、咳嗽、气急等症状,那就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明确诊断,及时予以积极的中西药物治疗。
“治从根本”,对于平素体质薄弱或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等,必须在疾病的稳定期予以一定的中药调理,根据不同的原因、不同的体质,中医将有不同的调理方法,并能起到明显减少疾病发生的效果。
下面是董幼祺医生给大家
推荐的几个简单易行的预防汤药方子
↓↓↓
药方1:藿香6克、杭菊6克、金银花10克、生山楂10克。清水煎,约15-20分钟,上下午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左右,服三至五天为宜,此方具有疏风清热消积之功效,适合体质偏热的小儿。
▼
药方2:葱白15克,白萝卜30克,苏叶5克。煎法、服法同上。此方具有疏风散寒消积之功,适合体质偏寒的小儿。
▼
药方3:薄荷3克,带皮鸭梨1个(削皮),浙贝10克。煎法、服法同上。此方具有散热生津止咳之功,适合体质偏热伴咳嗽的小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氏儿科第七代传承人董继业医生告诉小仙女,中医外治法在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上也有其特色。
(家里孩子服药困难的也可以试一试哦!)
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人体的五脏六俯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且分布着60多个穴位。如能坚持在睡前用热水洗脚,就能刺激这些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疏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祛病驱邪、益气化瘀、滋补元气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部有大量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还密布着许多血管。
常见的穴位有:
(1)足三里,即外膝眼下方大约孩子四手指并拢的距离,用拇指端按揉穴位,每天50至100次。
(2)小儿捏脊,即让小儿俯卧,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在孩子睡前捏5至7次。手法宜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具体操作时可用一点爽身粉,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坚持1至3个月。
这两种方法均能很好地调节脏腹和肠胃的生理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孩子的抵抗力,还有助于改善孩子的睡眠。
信息来源;宁波中医
|